杨国忠(?—756年),本名钊,蒲州永乐(今山西省永济市)人。唐朝时期外戚、权臣。张易之的外甥,杨贵妃的堂兄。作为唐朝的宰相,杨国忠显然是德不配位的,也即他不仅祸乱朝政,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安史之乱的爆发,堪称唐朝走向衰落的罪人。
一
具体来说,杨国忠年轻时放荡无行,嗜酒好赌,受到亲族的鄙视,三十岁时前往西川从军。他从事屯田工作,成绩优异,被授为新都县尉。不过,此时的杨国忠并没有什么成绩,可谓是碌碌无为。
天宝四载(745年),杨国忠的族妹杨玉环被册为贵妃,她与三位姐姐日益受宠。对于杨国忠来说,这无疑是仕途的重要转机。当时,杨氏姐妹就经常在唐玄宗面前替杨国忠美言。在枕边风之下,杨国忠被李隆基任命为右金吾卫兵曹参军。从此,杨国忠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。
展开剩余69%天宝七载(748年)六月,杨国忠迁升为度支员外郎,兼侍御史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他便身兼十五个使官,成为朝廷的重臣。随着地位的升迁,杨国忠在生活上也变得奢侈腐化。每逢陪唐玄宗、杨贵妃游幸华清宫,杨氏诸姐妹总是先在杨国忠家汇集,竞相比赛装饰车马。他们用黄金、翡翠做装饰,用珍珠、美玉做点缀。
诚然,此时的唐朝还处在盛世,但是,杨国忠作为朝廷大臣,不仅无法处理各种矛盾,反而贪图享乐,这促使其饱受批评。不过,仗着杨贵妃的关系,杨国忠的地位还是非常稳固的。
二
天宝十载(751年)四月,杨国忠举荐鲜于仲通为主将,令他率军攻打南诏,结果失败。杨国忠贪图军功,为鲜于仲通遮掩败绩,伪造战功上报朝廷。在鲜于仲通失败之后,杨国忠从两京及河南北征募的是一些缺乏战斗力的平民,由这些平民组成军队征战南诏,结果再一次吃到了败仗。
对此,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,杨国忠强行讨伐南诏,导致唐朝损兵折将,所以难以抵挡后来的安禄山叛军。并且,因为取得了胜利,南诏不仅背叛唐朝,投靠吐蕃,还降服了周边的寻传蛮和骠国,并趁机北进,占据剑南道的嶲州和黎州。
另一边,安禄山在朝廷对老谋深算的李林甫还算惧怕,而对杨国忠则根本不放在眼里。当然,和李林甫比起来,杨国忠确实是能力平平。特别是杨国忠接替宰相后,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,便经常向唐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,但是,唐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,不予理睬。
天宝十四载(755年)十一月,安禄山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,行夺取天下之实的叛乱。安史之乱爆发后,哥舒翰率兵镇守潼关,叛军长久不得进,这对唐朝是非常有利的。但是,杨国忠不停地在一旁煽风点火,要求唐军兵出潼关,与叛军决战,这直接导致潼关失守,哥舒翰被擒,也即战场形势急转而下。
三
天宝十五载(756年)六月,叛军攻陷潼关。众所周知,潼关是长安的门户,潼关失守,长安可谓是无险可守了。危急时刻,唐玄宗决定逃往四川避难。当走到马嵬驿(今陕西兴平县)时,将士们又累又饿,加之天气炎热,拒绝继续前进。对于这些将士,家眷都在长安,也即很可能遭到叛军的屠戮,所以他们将怒火对准了杨国忠和杨贵妃。
这时,有20多名吐蕃使者在驿站西门外堵住杨国忠的马头,向他要饭吃。被激怒了的士兵们立即上前将他们包围起来,大喊:“杨国忠与吐蕃谋反!”此时的杨国忠还想吓唬这些士兵,结果却是火上浇油。
紧接着,禁军骑兵张小敬上前,一箭射中了他的马鞍。杨国忠逃进西门内,军士们蜂拥而入,将其乱刀砍死(一说是张小敬当场将杨国忠射死,斩首分尸)。虽然杨国忠可以说是多行不义必自毙,但是由他一人给百姓带来的重大灾难,又岂是这一条人命可以补偿的。
发布于:安徽省大财配资-网上股票配资公司-最安全的股票配资网站-股票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